副食品
戒夜奶
拼圖
教養
產後瘦身
積木
親子共讀
親子餐廳
貼紙書
追奶

【十孕九痔】10個孕婦9個有痔瘡?

懷孕後期面對既問題確實接踵而來,除左「原來懷孕後期手指關節會痛」,懷孕後期還有另一問題「痔瘡」,話說在9個月(32周)就出現了,不過不用擔心,十孕九痔=10個孕婦9個有痔瘡,學做一些促進肛門局部血液迴

  懷孕後期面對既問題確實接踵而來,除左「原來懷孕後期手指關節會痛」,懷孕後期還有另一問題「痔瘡」,話說在9個月(32周)就出現了,不過不用擔心,十孕九痔=10個孕婦9個有痔瘡,學做一些促進肛門局部血液迴圈的運動,自行收縮肛門約1分鐘,放鬆後再收縮,連續3次,每日持續3至7次,有效促進肛門周邊的血液循環,減低痔瘡風險。   孕婦便秘痔瘡難開口?6方法助改善   懷孕期間,孕媽咪的身體為了穩定子宮內膜,使受精卵著床更好,會自動調整體內黃體素荷爾蒙分泌,黃體素濃度與未懷孕的女性相較之下,會增加許多。黃體素雖有安胎、保護子宮內膜、利尿和降血壓的功效,但會使腸胃道蠕動速度變慢,促使孕媽咪噁心想吐的感受,增加大腸對水分的吸收,糞便變硬難解便。 且在懷孕後期子宮會越來越大,而子宮和腸胃道中間沒有間隔,重量增加會直接壓迫在腸胃道上,使大腸及直腸無法有規律地運作,血液循環不良及蠕動減弱,讓排便的功能降低,造成「壓迫性便秘」,導致孕婦比一般人還要容易便秘。 另外,有些孕媽咪發生便秘的原因則是睡眠、飲食習慣不良、擔心排便影響胎兒、精神壓力及運動量不足等原因,或是孕媽咪本身就屬於容易便秘的體質。尤其是偏食的飲食習慣,對於孕期腸胃道消化吸收及便秘的影響最大,若懷孕期間攝取過多肉類食物,水分及纖維質攝取量不足,都會造成孕媽咪便秘,加上若是輕忽便秘的嚴重性,更可能因為飲食失調而變成惡性循環,導致長期便秘、痔瘡或腹部脹痛。   【改善便秘3好方法】 孕媽咪若在孕期已有便秘情況,又擔心會影響腹中胎兒,建議可遵循以下方法來改善孕期便秘。 方法1/規律運動散步:建議孕婦多運動、多散步走路,例如每天固定步行20分鐘以上,規律且適度的運動可以讓腸胃道蠕動變好。 方法2/維持充足睡眠:睡眠不足會影響新陳代謝,若長期熬夜或作息不正常,就會影響到身體健康。 方法3/保持心情愉悅:若孕媽咪時常心情緊張及有壓力,自然會影響生活節奏,緊張會讓腎上腺素上升使腸胃蠕動變慢,因此應該多聽聽音樂、出去呼吸新鮮空氣,讓自己放鬆及保持心情愉快。   孕期痔瘡原因 痔瘡與便秘並無絕對的關係,但卻和懷孕密切相關,若懷孕前就有痔瘡,可能會使情況更為嚴重,許多孕婦可能因為子宮變大,讓直腸和肛門受到壓迫使下肢靜脈無法回流而發生痔瘡,如同水閥被擋住,後面的水無法前進;或因排便用力、時間太久,使血液直接從動脈衝到靜脈,讓肛門週遭靜脈叢靜脈曲張及充血腫脹,形成痔瘡;孕期飲食及排便習慣不良,使糞便水分不足、過硬就會容易有痔瘡;不過,懷孕期間的痔瘡多半都屬於暫時性痔瘡,不建議動手術處理,等到生產完畢,觀察約3個月至半年,若有慢慢地逐漸變小,代表血液流速慢慢恢復正常,就不用動手術,所以只要不是太嚴重的痔瘡,都不需要過於緊張。 【改善痔瘡3好方法】 若想改善痔瘡,可以先從改善便秘開始,因為便秘是導致痔瘡的原因之一,因此可以先嘗試上述提及改善便秘的方法,多運動、多吃蔬果和高纖維食物、多喝水,少油膩、少辛辣、少刺激性的食物等,適時補充益生菌促進腸胃蠕動,建議能遵循以下做法來改善痔瘡。 方法1/勿久站久坐:上班上課時常一忙就坐著不動好幾個小時,但每小時應該至少起身活動5分鐘,不要久站、久坐,要常常變換體位,才能避免痔瘡。 方法2/注意肛門清潔:排便完後,要將肛門清洗乾淨,做好局部清潔才可以避免感染。 方法3/控制體重:體重過重的人由於下肢承受較大的壓力,容易有靜脈曲張及痔瘡,因此要控制好體重來減輕下肢負擔。   關添樂醫生 - 孕婦與痔瘡煩惱     當女性懷孕時,其胃酸分泌減少,胃腸蠕動減慢,加上妊娠時,子宮直接壓迫直腸,每次大便時,肛門部位的壓力亦大增,令直腸下部的靜脈血管破裂出血的機會增加,從而形成痔瘡。另一方面,胎兒發育令子宮持續增大,孕婦的下身壓力上升,使盆腔受到壓迫,加上孕婦本身的便秘問題,令痔瘡情況加劇。   臨床上,不少孕婦痔瘡問題,都在分娩前3個多月起變得明顯,而至正式分娩時,產婦受胎兒壓迫,或過早用腹壓幫助胎兒從體內出生,都可能引起暫時性痔瘡,這類暫時性痔瘡多數可在生產後4個月間逐漸萎縮,但也有個別婦女,在產後痔瘡問題仍然持續。   孕婦本身已因懷胎所引起的腰背痛、腸胃問題以至情緒起伏等,承受著各種不適,如在這時再受痔瘡問題困擾,她們只會覺得「煩上加煩」,而嚴重痔瘡一旦破裂,更可增加出血甚至感染風險,因此絕對需要予以重視。   如醫生處理的,是一般的痔瘡個案,可視乎情況,使用切除手術(如傳統開刀手術及痔瘡槍手術等);但孕婦並不適宜接受手術。這是由於手術涉及麻醉步驟,孕婦在首三個月及分娩前三個月進行手術,可能會增加小產風險,故醫生多會建議懷孕痔瘡患者,先採用所謂的「保守性」或紓緩性的非手術方法,如使用局部藥物(如栓劑及痔瘡藥膏)、改善排便習慣,以至「坐水泡」等,減輕痔瘡帶來的不適。   隨著產後腹部壓力降低,孕婦的痔瘡多數可在產後約3至4個月內自行消退;不過,婦女還是應透過高纖飲食保持大便通暢,避免進食刺激性食物。如痔瘡問題持續,應儘快求診。除此以外,其實孕婦還可學做一些促進肛門局部血液迴圈的運動,自行收縮肛門約1分鐘,放鬆後再收縮,連續3次,每日持續3至7次,有效促進肛門周邊的血液循環,減低痔瘡風險。有關詳情,可多向產科護士查詢。